近幾十年來,攀登高山的人越來越多。由於台灣高山的地形與路況很容易 在幾個小時內便達到海拔
3,000 公尺的高度,再加上登山者常常沒有累積足夠 的登山經驗,且行程安排得比較急進,因此發生急性高山症的比例較高(28- 36%)。
高山症的症狀表現十分多樣化,主要包括頭痛、頭昏、腸胃系統之疾病 (厭食、噁心嘔吐等)、失眠及疲勞虛弱等症狀。前述症狀通常會在上升高度
達到 2,500 公尺以上 6 至 12 個小時之後,即開始發作。急性高山症還有可能發展到高山腦水腫或高山肺水腫等嚴重症狀,甚至因此而導致死亡。
不僅高山症的症狀表現具多樣性,不同人對各種海拔環境的反應亦不相同。除了個人體質之差異以外,其他因素亦會影響高山症的產生。最顯著的因
素為登山爬升之速度、爬升的高度及爬高山的經驗。根據中醫理論,高山症之 發作與個人體質關係密切,故本研究嘗試探討不同的中醫體質類型,與高山症發作頻率的關聯。
本研究從 2011 年 5 月至 10 月,於台灣海拔 3000
公尺以上的山區,收集 400 多位登山者的資料,分析他們產生高山症的情況與原因。本研究的結果顯示,引發急性高山症的重大危險因子包括:
(1) 曾發生過急性高山症:即之前有發生高山症經驗者,更容易再發生。
(2) 中醫體質類型:屬陽氣虛體質與複合性體質(即陰陽皆虛,或者陰陽皆虛 合併痰濕瘀滯體質)的山友,最容易產生高山症。
(3) 健康狀態: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狀態有直接的影響,比如健康狀態較差的山 友容易發生高山症。
(4) 出發前一天的睡眠情況:出發前一天睡眠不正常的山友,比睡眠正常的山友容易發生高山症。
建議
陽氣虛體質者為高山症發作的高危險群。屬於陽氣虛體質者,常會出現以 下症狀:胃口差、畏寒、喜熱飲、怕冷、嗜睡、懶言、倦怠乏力、少氣、喘
促、夜尿、大便稀軟。山友如有以上大部分症狀,即可能為陽氣虛體質,建議 於登山前注意飲食並保持規律的作息,以避免或減低高山症的發生。
日常生活方面
平時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(慢跑,散步,騎腳踏車等,每天一小時),盡量降 低生活壓力,並安排足夠的睡眠時間,避免熬夜,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。
登山行程方面
建議行程不要排得太急、太緊湊,將爬升的速度放緩。此外,也要注意出發前
一天的睡眠時間與品質,盡量避免睡眠不夠或不正常的狀況,讓身體的狀況保 持在最佳狀態,以適應高海拔的環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